台灣外食族很多,店家常提供免洗筷,然而免洗筷在製作時都會添加漂白水、二氧化硫燻蒸漂白對人體的影響傷害很大,現在雖然也有店家提供非一次性的餐具但那麼多人共用實在無法確保是否能徹底清洗乾淨,我有一位朋友就是因為這樣得到幽門螺旋桿菌,為了自己跟他人的健康還是自備餐具比較安心。我會介紹筷子種類選出令人安心的筷子;如何正確洗筷子延長筷子的壽命以及最重要的用筷守則,讓我們一起看下去吧~

內容目錄
筷子種類
純鈦筷
優點 :
- 材質輕巧耐用,重量約鐵的一半
- 成分單純無重金屬的疑慮,即使刮傷仍可安心使用
- 不會生鏽也不會變形,正常使用下可以用非常久
- 親水性佳,好清洗,可減少清潔劑使用量
- 具有耐高溫、抗腐蝕的特性
- 不導熱不會有燙傷疑慮
缺點:
其實也沒甚麼缺點就是貴了點,比起一般304不銹鋼價格貴約10倍以上
鈦與不銹鋼和鋁的實驗:
Taiwan Bar林辰Buchi用強鹼(氫氧化鉀)和強酸(鹽酸)實驗鋁、不鏽鋼和鈦的抗侵蝕程度,鈦都成功地通過測試,實在是鈦狂了!!
影片來源:Taiwan Bar 實驗篇!『鈦狂了!對付鋼鐵人戰衣的三大狠招?!』-《實驗科學吧》EP1
筷子推薦: 【鈦安純鈦餐具 TiANN】筷意人生 純鈦筷子

推薦理由:
- 附防水防塵收納袋*1 攜帶方便
- 中空管材,質輕無毒
- 光觸媒效果,不易滋生細菌
- 頭尾無焊接,一體成型
- 原料昂貴,採用中鋼約99.5%純鈦
- 獨家開發出鈦專用全彩雷射彩雕機比起轉印方法無重金屬脫落風險
- 從原料到生產100%台灣DNA
不鏽鋼筷
不鏽鋼主要是以鐵為基底,並添加「鉻」、「鎳」 與其他合金元素,依其金屬成分不同分為200、300、400等系列,「鉻」的成分是為使鋼不易與外面的水氣或氧氣產生反應,含量至少要占11%才能稱為不銹鋼,如果不足還是會生鏽。另一個成分「鎳」則是具有抗腐蝕性。
200系列的「錳」含量高於後兩者,且因「鉻」含量較少因此較可能會生鏽。
400系列中的430不銹鋼,「鉻」與「鎳」的比例為18:0,具有吸磁效果 ,其抗腐蝕性劣於一般的304不銹鋼。因價格便宜、硬度高,適合做成刀具、剪刀。
300系列具有高含量的鉻、鎳,用途較廣泛,其中304、316不鏽鋼為餐具首選 。
- 304不鏽鋼 (18/8):「鉻」與「鎳」的比例為18:8。最常應用於餐具的食品級不鏽鋼
- 316不鏽鋼 (18/10):「鉻」與「鎳」的比例為18:10。主要用於食品工業和外科手術器材,添加 「 鉬 」獲得抗腐蝕的特殊結構。較304不鏽鋼,更具有抗腐蝕及抗氧化的能力
如何分辨:
用磁鐵去吸器具的底部,若吸得住就是400系列不鏽鋼,吸不住則可能為200或300系 列不鏽鋼。
優點:
- 受熱後不容易變形
- 比起木筷、竹筷比較不用擔心發霉的問題
- 304、316不鏽鋼有一定的抗氧化抗腐蝕的有一定的抗氧化抗腐蝕的能力
缺點:
- 導熱性強、把筷子放在熱食上一段時間碰到容易燙傷
- 比其他材質的筷子稍微重一些
- 筷子頭較滑, 不易夾菜,因此有的筷子會再加止滑線圈但不易清洗,反而會藏汙納垢有衛生疑慮
- 使用成分不明的不鏽鋼筷遇有有生鏽、刮痕或凹凸不平的情形會有溶出重金屬 「錳」 的風險,吸收過量可能會影響神經系統導致錳中毒,造成記憶及睡眠障礙、食慾不振、肌肉痙攣等症狀,甚至有罹患帕金森氏症的風險。
筷子推薦: 【佶之屋】台灣製 316不鏽鋼 日式方筷

推薦理由:
- 筷子依長度分為家庭餐廳營業用(23.5cm)、外出攜帶用(20CM)和兒童用(18cm),可依個人需求彈性做選擇
- 筷子頭做特殊止滑的設計但非做止滑線圈 , 容易清洗,好夾菜
- 大筷徑設計物感設計符合人體工學
- 筷身採無接縫拋光技術,表面光滑,不易導熱,使用順手
- 筷頭方形設計不易滾動
木筷、竹筷
優點:
- 天然環保
- 使用輕巧好夾菜
缺點:
- 為防發霉木筷、竹筷常會塗上防水漆或好看的彩繪漆,遇熱時就可能溶出甲醛、重金屬
- 不易清洗,而且吸水性強,容易有洗劑的殘留
- 筷子頭的清洗常被忽略,如果掉漆發霉可能就吃下肚,發霉就可能會產生黃麴毒素。
- 相較純鈦筷、不銹鋼筷,使用壽命較短,最好用3-6個月就更換。
挑選重點:
使用原色及一體成型的筷子,避免挑到色彩繽紛的筷子,以免含有重金屬的疑慮
筷子推薦:木入三分.雞翅木筷

木入三分.雞翅木筷使用步驟:
- 用水清洗或浸泡2小時左右
- 在筷子表面在輕輕抹上一層植物油(橄欖油最佳) 然後晾乾12小時,這樣筷子就會更耐用了
- 禁止用開水煮或熱水清洗或浸泡筷子,因為這樣會破壞原木的結構,也有可能使保護木頭的”木色”大量流出,大大縮短筷子使用期限
美耐皿筷
優點:
- 外表好看,價格便宜
- 輕巧好拿,容易夾菜
缺點:
- 不耐熱,容易釋出有毒物質,碰到酸性或酒精超過20度的食物就會產生三聚氰胺
- 溫度過高也會產生三聚氰胺因此無法用烘碗機烘乾
- 市售學習筷常常是塑膠、美耐皿材質製成,如果吃到熱食產生毒素會傷害小朋友的肝腎
正確洗筷子的步驟
很多人喜筷子都是整把搓洗覺得這樣比較乾淨
但根據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臨床毒物科護理師譚敦慈表示,把筷子整把搓洗會破壞筷子材質,正確洗筷子5步驟如下:
- 先沖水
- 浸泡於中性清潔劑內先沖水
- 再用清水沖洗1次
- 用紙巾擦乾或瀝乾
- 以筷尖或湯匙口朝上的方式放入筷架或烘碗機內晾乾
本文摘自三采文化《譚敦慈的安心廚房食典》
用筷守則
與人共桌吃合菜時,盡量養成使用公筷母匙的習慣,並減少互相餵食,能大幅降低遭傳染幽門桿菌的機率。
幽門螺旋桿菌(簡稱幽門桿菌)是目前已知多種上消化道疾病的共同致病因。台灣民眾年齡在30歲左右者,幽門桿菌感染率高達50%;40歲以上則超過75%。
他強調夫妻一方有染菌,另一半感染的機率可能50%以上:雙親中其中一人染菌,小孩感染率約25%:雙親皆染菌,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小孩可能有一半以上機會感染。家中若有嬰幼兒,請勿以口餵食。
幽門桿菌與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胃癌等疾病有關。據統計,幽門桿菌感染約有80%的病人沒有症狀,10-15%會產生消化性潰瘍,約1-2%產生胃癌。
台灣每年仍有1%的復發或再感染的機率,因此在滅菌後仍要注意定期追蹤。
總結
免選擇太多彩繪或加止滑線圈的筷子。 喜歡用金屬材質的可以用不銹鋼,如果預算夠又想用更輕、成分更單純的筷子可以用純鈦筷子;喜歡用木質筷子推薦用雞翅木筷,本身不會發霉,自己塗上植物油後使用更耐久,相較一般竹筷木筷使用壽命更長。
另外不論在家或在公共場所用餐都應該養成使用公筷母匙的好習慣喔,並減少互相餵食,能大幅降低遭傳染幽門桿菌的機率,很重要所以說三遍XD。
剛好最近想買筷子 非常實用的文章 謝謝
希望對妳有幫助^^